党建文化
回望百年党史重大历史事件,重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节点
时间:2021-07-13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为进一步引导全体干警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7月13日下午,缙云县人民检察院集中学习党史系列知识之五,以年轻干警领讲领学历史事件的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更加鲜活生动、深入人心。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共有13名代表参加会议。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了“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1935年长征结束: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红军主力8.6万余人,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大转移——长征。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经过长征,党和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的艰巨任务。长征后,党和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站稳了脚跟,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全体出席并宣布就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首都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从此走上独立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及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任务是生产方式由个体生产到集体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由私有制到公有制。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实干兴邦精神,激发出空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连遭挫折。受海内外政治形势影响,国内对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上出现了激烈的争论。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决定南下,1月18日至2月21日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时发表了震惊中外的南方谈话。他深刻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根本经验,回答了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实现更广互利共赢,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

2012年召开十八大:党的十八大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提出了旗帜、精神状态、道路、奋斗目标等问题。首先党中央以反腐为切入点,粉碎了“反腐要忘党,不反腐要亡国”的悖论,肃清党内外风气;随后七大军区改五大战区,将我国战略防御从本土国防转变为海上国防,标志着中国的崛起。

2021年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标志着我国“十三五”时期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圆满收官。“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期。

回望过往奋斗路,使广大党员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眺望前方奋进路,使全体干警在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以司法检察的能动履职助推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需求。


浙公网安备 33112202000278号

浙ICP备20029351号-1 版权所有:缙云县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 百图软件 最佳浏览效果:浏览像素1280*768px以上 建议IE8.0以上